
搭公車的方法。徹底說明難懂的先付費方式

想不想利用公車來造訪日本的觀光景點呢?由於日本公車的搭乘方式與付費方式並無統一,因此常讓人感到不知所措。本文將針對搭公車的方法及支付車資中的「先付費」方法加以說明。
日本公車的搭乘方法
為使各位能順暢的使用日本公車,本文將從公車站及轉運站的使用方式開始,到上下公車的流程加以說明。
前往公車站或轉運站
公車只會停靠固定的公車站或轉運站。只要依循公車轉運站中的月台標示,便可找到開往想去目的地的公車月台。
此外,公車站即為公車自轉運站出發後,途中會停靠的地方。小小的招牌、長凳與電子顯示板等都是辨識公車站的標的物。
由於在初次造訪的地方不太容易找到公車站,因此若搞不清楚可詢問周圍的人或確認地圖,便可放心。
另外,雖然公車上幾乎都可以兌換零錢,但通常只能兌換千元日幣鈔票或零錢,所以搭公車時要事先準備好零錢或交通類的IC卡喔。
確認前往目的地的公車及抵達時間
抵達轉運站或公車站後,就先確認開往目的地的公車到了沒,或可利用時刻表來確認公車幾點會到。
大部分的公車前方或側邊車體都會顯示目的地與行經地點,若有疑問,上公車前先向司機確認一下吧。
公車到達的時間會視平日、周末假日等,因星期幾而有所不同,因此要多加注意。
此外,公車也會因路上塞車而有所延遲,若公車超過預定抵達的時間,就多等一下吧。有些公車站可從電子顯示板上看出即將抵達的巴士班次。
公車來了就坐上公車
公車幾乎都會按照時間表抵達,但有時也會因路上塞車而延遲,或因開往其他方向的公車先來而使抵達時間有落差。以防萬一,公車來後還是先確認一下前往的目的地是否正確再上車吧。
大多數的公車於前後各有一扇門(總計2扇),可從任一扇門上車。亦有些高速巴士或地方公車僅有1扇門。
上車時需排隊上車,按照次序不要插隊是搭車的基本禮貌。
公車座位中設有優先禮讓長輩、行動不便、帶嬰兒同行等人的座位,搭車的禮儀便是要讓座給這些乘客。此外,公車内也請不要講手機喔。
欲下車的公車站前按下車鈴
公車內的資訊告示板上會顯示接下來要停靠的公車站,若上面顯示出自己要下的公車站,並且聽到廣播說出下個停靠的公車站名時,便按下附近的「下車鈴」吧。
如果都沒有乘客按下車鈴,公車站也沒有人要上車,那麼公車就會直接開過該公車站。
下車時,要等公車完全停止後再從座位站起來。若站著搭公車,在公車完全停止前請不要放開吊環或扶手。另外,下車時不要忘記隨身物品,並要小心留意人行道上的腳踏車等喔。
公車的付費方式並未統一
公車的付費方式並未統一,大致上分為2種。若不清楚付費方式,僅需詢問司機,他就會為你說明。
不過,須於等紅燈或停靠公車站時再詢問,若公車還沒靜止就詢問司機便會造成危險,因此要注意詢問的適當時機喔。
付費方式分為先付費、後付費2種
公車的付費方式有「先付費」及「後付費」2種。
「先付費」即是一上車便先支付車資的付費方式,這種方式大都採不論乘車區間長短車資均固定的計費方式,但有些還是會依乘車區間而變動車資。
「後付費」即是下車時才支付車資的方式,一般都採依照乘車區間而變動車資的計費方式。
先付費的公車支付方式
接下來就詳細說明先付費的付費方式吧。先付費的方式中還分為「定額車資路線」與「變動車資路線」,使用方法亦不相同。
定額車資路線的先付費方式
所謂「定額車資路線」即不論從哪裡上車、在哪裡下車,車資均為固定的公車路線。由於市區的乘車區間多為短距離,公車路線多且交錯複雜,故常採定額車資路線。
車資會依運輸公司而有不同,一開始即固定車資,除了可以事先準備零錢,還可順暢地上下車。
公車內雖會顯示車資,但顯示的是大人的車資。一般來說,小學生(6歲~不到12歲)之孩童適用「兒童車資」,國中生以上(12歲以上)才適用「大人車資」。
將車資放入收費箱
由公車前門上車,並將車資投入司機座位旁的收費箱。若收費箱旁有兌幣機,也可當場將鈔票兌換成零錢以支付車資。
此外,若使用IC卡,僅須將IC卡碰觸感應機即可。由於公車行駛中走動非常危險,因此請於停車時使用兌幣機或加值IC卡。
若投錯金額至收費箱時,請告知司機。
變動車資路線的先付費方式
所謂「變動車資路線」即為依距離變動車資的公車路線。市區外的乘車區間多會因乘客而大幅不同,為公平分擔車資,路線多採變動車資。
上車時告知欲下車之公車站
由公車前門上車,並告知司機預計下車的公車站名。如此一來,司機便會告知前往目的地的車資。
支付所告知的車資
由司機告知車資後,便將前往目的地的車資投入收費箱。有些收費箱不會找錢,因此若零錢不夠,就先利用收費箱旁的兌幣機換錢吧。
使用交通類IC卡時,也事先告知司機目的地,待司機設定好車資後,用IC卡碰觸感應機即可。
先付費還是後付費的分辨方法
即便是日本人,搭乘陌生路線的公車時也常搞不清楚要先付費還是後付費。
雖然光看公車很難分辨出要先付費或後付費,但仍有下列這些分辨的方法。
上車門 | 下車門 | 付費方法 |
後 | 前 | 後付費 |
前 | 後 | 先付費 |
前 | 前 | 後付費或先付費 |
付費僅限司機所處的前側
由於公車的服務人員只有司機1人,因此不論是先付費還是後付費,都僅限於司機所處的前側付費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支付車資須由司機進行確認。
從公車後方上車便一定是後付費
若從公車後方上車,便一定是後付費。而且,後門附近會有發放整理券的機器,上車時要記得拿1張整理券喔。
下車須用到整理券,因此請保管好不要遺失。如果忘了拿整理券或弄丟了,即須告知司機。
整理券上記有號碼,從公車上的車資表中找出整理券的號碼,並確認下方顯示的金額,那便是須支付的車資金額。下車時,將整理券與車資一併投入收費箱。
若使用交通類IC卡,則請用IC卡碰觸後門附近的IC卡感應機,便會記錄自己上車的公車站。
下車時,請再用IC卡碰觸司機座位附近的IC卡感應機,此時便會從IC卡中扣除車資。若上車時忘了感應IC卡,請告知司機。
從公車後方下車的一定是先付費
從後門下車的公車,就一定是從前門上車,這種情況的話就一定是在公車前方先付費。因為如同前面說明的一樣,支付車資僅限司機所處的前方。
從前方上下車的公車則需要確認
若上下車均從公車前門時,則有先付費或後付費兩種可能。
若從前門上車後,發現司機座位旁放有發放整理券的機器,那麼便是「後付費」。
反之,若沒有發放整理券便為「先付費」,即須先支付定額車資或於上車時告知司機目的地,再支付變動車資。
不清楚是先付費還是後付費時,就向司機確認吧。連日本人都會搞不清楚,因此無須感到不好意思。
若還是不放心,就買張交通類IC卡吧
若對現金支付感到不放心,那麼建議你使用交通類IC卡。交通類IC卡指的就是日本高度普及的PASMO或Suica等卡片。
若要使用卡片支付多人車資或兒童車資時,請告知司機並按指示碰觸感應機以支付車資。
交通類IC卡僅需碰觸感應機即可,不須擔心兌幣或找錢便可付費,因此非常方便。此外,若交通類IC卡的餘額不足時,大多數的公車上還可加值。
總結
由於公車的搭乘方式會依地區與運輸公司而有所不同,請各位要多加留意。
若從公車前門上車時,因有先付費與後付費兩種可能,要記得先進行確認喔。從後門上車即為後付費,從後門下車即為先付費。
後付費時,不論從前門或後門上車,都要記得在上車處發放整理券的機器拿取整理券。
還有,使用交通類IC卡後付費時,上車與下車時都各須感應1次。只要有張交通類IC卡,就不須擔心兌幣或找錢,非常方便。
標籤
地區標籤

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幫我們按讚! 我們會和你分享wamazing的最新資訊!
相關文章





精選文章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