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神社拜什麼?文化由來、參拜方式、御守、鳥居建築特色介紹
赴日旅遊必去「神社」參拜,但日本的神社究竟拜什麼?又有哪些特色呢?這次要來介紹日本神社的信仰由來、參拜方式,還有鳥居、參道、神殿等境內建築,以及祭典、御守、御朱印、御神籤等各種獨特文化。掌握好這些基本知識,就到日本有名的神社去為自己祈福一下吧!
「神社」是什麼樣的地方?日本神社的由來&基本介紹
「神社」是日本神道信仰中心及祭祀場所,在日本全國各地共有8萬多座以上,供奉著天神神祇、產土神(類似土地神)或是日本皇室的氏族祖先等等。以下先來介紹神社的基本知識!
日本固有宗教「神道」信仰及「八百萬神」
「神道」是日本固有的本土宗教信仰,也稱「惟神道」或「神道教」,源於日本自古以來的民間信仰以及對自然的崇拜,將山、海、樹木、自然現象等世間萬物均視為神靈來崇敬,除了祭祀天神神祇及產土神之外,也供奉祖靈、偉人英靈等等,屬於多神信仰,數量之多因而被形容為「八百萬神」,而祭祀這些神祇的設施便是「神社」。
在日本神話中,最為知名的神祇就是主神「天照大御神」,是統治「天」的太陽神,也被奉為日本皇室的始祖神。著名的三重縣「伊勢神宮」,即是祀奉天照大御神的神社。
「神宮」、「神社」和「大社」差在哪?
日本的神社並不是全都叫作「神社」,更有「神宮」、「大社」、「宮」等區別,如三重縣的「伊勢神宮」、島根縣的「出雲大社」等,這些附於神社名上的稱號即是「社號」。
根據日本神社本廳官網所述,「神宮」主要祭祀日本皇室祖先或天皇,如伊勢神宮、霧島神宮、鹿兒島神宮、平安神宮以及明治神宮等;「神社」或簡稱「社」者,則是泛指一般的神社。另外,也有一些祭祀天皇或皇族的神社、或是將自古稱呼沿用下來的神社,使用「宮」作為社號,例如東照宮、八幡宮、天滿宮等。
至於「大社」,原本主要是指祀奉「大國主命」的出雲大社,不過如今也用於廣受世人崇敬的其他神社,如熊野大社、諏訪大社等。除此之外,雖然不同於社號,但有些神社會採用神祇自古流傳下來的名稱直接作為神社名,例如「大神」或「大明神」等,如稻荷大明神。
※參考資料:神社本廳官網
如果只有看到「神宮」2字,指的通常是位於三重縣伊勢市、供奉日本神話主神「天照大御神」的伊勢神宮喔!
日本神社可以求什麼「御利益」?
日本的神祇眾多、神社也遍佈全國各地,每間神社由於其祀奉對象的不同,所主掌的護佑領域自然也不大一樣。在神道信仰中,神佛所授予的恩惠、幸運、庇佑,或是祈求某個方面會特別靈驗,被稱為「御利益」(ご利益),也就是大家參拜時想要祈求的主要重點。
「利益」一詞在日文中有2種發音,若唸作「りえき」(Ri E Ki)則就是字面上的意思,可指個人利益或公眾利益等有所獲得的益處;至於神社寺院的「御利益」應讀為「ごりやく」(Go Ri Ya Ku),是一種尊敬語,特別指稱神佛給予人們的利益,又有效能、靈驗之意。
常見的「御利益」包含財運(金運)、戀愛運(縁結び)、學問(合格成就)、商業繁榮(商売繁盛)、健康運、疾病痊癒(病気平癒)、求子或安產、除厄(厄除け)、夫婦圓滿、心願成就、交通安全等等。若心中有特定願望,參拜前也別忘了確認一下神社的「御利益」喔!
日本神社的參拜方法
前往神社參拜時,也有一些習俗及禮儀要遵循。首先在進到神社之後,須先至入口附近的「手水舍」淨水池洗手及漱口,代表淨身淨心的意思。清潔過之後,就可以進入拜殿參拜。
參拜方法主要為「2拜、2拍手、1拜」(或稱「2禮、2拍手、1禮」),此處的「拜」指的是深深一鞠躬。參拜時,首先朝「賽錢箱」投入供奉的香油錢(通常為5圓硬幣,取其日文諧音「ごえん」,有緣分之意);若拜殿設有繫著麻繩或布條的銅鈴,也別忘了搖幾下鈴鐺。接下來,朝著神位所在處鞠躬2次,起身後拍手2次,接著雙手合十靜靜在心中向神祈禱,最後再深深鞠躬1次,就完成了基本的參拜流程了!
島根縣的「出雲大社」參拜方法有別於一般神社,是「2拜、4拍手、1拜」喔!
疫情時代的神社參拜哪裡不一樣?
在如今的疫情時代下,不少神社都祭出了防疫措施。例如多數神社已撤除「手水舍」淨手池放置的柄杓,改以讓參拜客直接在流水下洗手來代替淨身,部分神社甚至直接封閉手水舍不供人使用。另外,以往可自行攜帶「御朱印帳」向神社獲取御朱印,現在亦有不少地方只提供事先寫好的御朱印紙張,而不受理現場書寫。
在神社境內也會要求民眾應佩戴口罩,入內前也須配合消毒或量體溫;而若有發燒、咳嗽、疲勞感等身體不適症狀者,將可能無法進入。此外,近年許多祭典活動或祈禱儀式等也受影響而取消,或是採取提前預約、限制人數、調整祭典內容等措施,以期防堵疫情蔓延。前往時,一定要好好配合神社的相關防疫規範和參拜的基本禮儀喔!
神社建築物&境內設施大解密!
瞭解了關於日本神社的基本知識與參拜方法,接下來就要帶大家來認識一下神社內的主要建築及境內設施了!
神社入口的「鳥居」及標示神域的「注連繩」
來到日本的神社,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「鳥居」。這不只是象徵神社的建造物,更是神社的內與外、神界及人間的分界線。通過鳥居後,就是神祇居住的「御神域」了!此外,有些神社沒有「社殿」,而是以山河樹木等自然物作為御神體,並在前方豎立起鳥居作為神的存在象徵。不少日本人在步入神社前與踏出神社後,都會對著鳥居鞠躬致意。
鳥居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形狀、材質及構造,據說高達60多種型態,依神社而異。日本最高的鳥居位於和歌山縣「熊野本宮大社」的大鳥居,高度達33.9公尺。另外,知名的「日本三鳥居」分別為奈良縣金峯山寺的銅鳥居、廣島縣嚴島神社的朱丹大鳥居、大阪市四天王寺的石鳥居。
除了鳥居以外,以稻草織成繩子、並搭配糸字形紙垂所構成的「注連繩」(しめなわ),也是用來標示神域內外結界的神具,又稱「標繩」或「七五三繩」。不只常見於神社,有時候也會出現在神木樹幹或大石塊上。最有名的注連繩,就是島根縣「出雲大社」神樂殿的大注連繩(大しめ縄),長約13公尺、重5.2噸、最粗的部分直徑達9公尺,非常具有震撼力!
神社境內的主要建築物——「社殿」
由於日本神道中的神明沒有如佛像一般的實體,因此需要建造「社殿」來祭祀,是神社境內的主要建築物。社殿主要分為安置神體的「本殿」以及供人們參拜的「拜殿」,另外還有演奏神樂的「神樂殿」或「舞殿」,或是放置祭品、奉納幣帛的「幣殿」等等。
表情多樣!守護神社抵禦外敵的「狛犬」
在神社的入口兩側或是本殿的正面左右,常見到一對形似獅子或犬類的石像,稱為「狛犬」,是幫神社抵禦外敵的日本神獸。狛犬通常多為互相面對面,但也有部分採背對神社、正面朝外的配置,就連外型、表情、材質等特徵也會因神社而異。
另外,也有些以動物作為神之使者的神社,狛犬的放置處就會採用各自的神使來代替,如稻荷神社的「狐狸」或是岡崎神社的「狛兔」等。到神社參拜的時候,不妨留意看看喔!
通往神社參拜的道路——「參道」
神社的「參道」指的就是人們前往參拜的道路,可指從鳥居入口開始到社殿前的參詣道,也可以是到神社參拜所經過的街道。參道的中央稱為「正中」(せいちゅう),有些神社將之視為神的通道,因此認為從左右兩邊通行才是基本禮儀。
日本最長的參道是埼玉縣「大宮冰川神社」的冰川參道,全長度可達2公里。另外,東京熱門觀光景點「表參道」,最早指的是「明治神宮」創建時正面側的參道以及所興建道路的通稱,如今更包含周邊一帶地區,聚集了眾多時尚流行服飾店與美容沙龍等,相當受年輕族群及遊客的歡迎喔!
境內散落的小型神社或寺院佛堂——「攝末社」及「神宮寺」
神社中除了祀奉主祭神的本社之外,境內也經常可見散落著不少小小的神社,這些便是「攝末社」(摂末社)。其中「攝社」是供奉與本社主祭神淵源深厚的其他神祇,如其配偶、雙親、子女等有著系譜關聯的神,或是原本在當地被祭祀的地主神等等;而「末社」則是祀奉著從其他神社迎請而來、實際上與主祭神並無深厚關係的其他神明。
舉例來說,著名的「伊勢神宮」除了內宮及外宮的2座正宮之外,尚有14處別宮、43座攝社、24間末社、以及42處所管神社,總計高達125座神社,因此又俗稱為「神宮125社」。
另外,有些神社中還能看到佛教的寺院或佛堂,被稱為「神宮寺」。這是由於日本過去一度盛行「神佛習合」信仰,將本土神道與佛教折衷結合,神社也因此與寺院共同併設於一處。
神社內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附屬設施!
除了以上介紹的神社主要建造物之外,境內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附屬設施,例如讓參拜客洗手和漱口的淨水池「手水舍」、奉納繪馬的「繪馬殿」、保存重要文物的「寶物殿」、供參拜者求取御守或御朱印的「社務所」或「御朱印所」等。
部分神社還會建有境內庭園「神苑」,著名的如京都平安神宮的「平安神宮神苑」,總面積約33,000平方公尺,更是賞櫻及賞楓的熱門名勝喔!
日本神社還有這些文化!祭典、御守、神籤、御朱印
看完了神社境內建築及設施,最後要來介紹的是與神社有關的文化,如祭典、御守、神籤、御朱印等。想要完整認識日本神社,這些也一定要知道!
神社的祭祀儀式&慶典活動——「祭典」
神社作為招神、祭神的場所,會舉行各種大大小小的儀式,以寬慰並感謝神靈、向神祈願,這個儀式或活動便是「祭典」(お祭り)。由神社舉辦的祭典又有各種不同的規模和主題,如重要的「大祭」中又包含著例祭、祈年祭、新嘗祭等與主祭神有關的祭儀;另外也有祈願祭或是各季節的特殊慶典,例如天滿宮的梅花祭或川越冰川神社的夏日風鈴祭等。
祭典活動的內容因地區或神社而異,常見的如神轎或山車遊行、各種歌舞表演、特殊祭祀儀式;還常常會有小吃攤販「屋台」參與,販賣各式各樣的美食,如日式炒麵、章魚燒、棉花糖等,相當熱鬧。想深入瞭解日本全國知名祭典和體驗指南,可以參考下方延伸閱讀喔!
承載神力的精緻護身符——「御守」
好比拜完公廟後會向廟方索取護身符,佩戴著來保平安,在參拜完日本神社後也可以求取「御守」(お守り),將來自神的護佑與加持帶在身上,以求消災解厄、開運招福,還有保佑戀愛結緣、學業成就、身體健康、交通安全等各種不同的層面。
說到御守樣式,最常見的是以棉布或麻布製成小巧精緻的袋狀,內部放入帶有神力的木牌或符咒等物,再以繩子繫上一個結,表面則通常會繡有御守的功能及神社的名字等。近代的御守則有各式各樣的款式設計,如鈴鐺、手鍊、掛牌、特殊造型吊飾等等,不少神社都有推出自家獨一無二的特色御守。
小巧精緻、價格也不高的御守,是許多遊客到日本旅遊時喜歡入手的紀念品之一,不過一般來說,日本人習慣會在新年參拜時,將去年的舊御守拿回去原本的神社歸還,因此多數神社也會設置御守或神符的回收處。若有機會回訪神社的話,可以把已經陳舊的御守也帶去歸還,然後求取一個新的御守喔!
求張「御神籤」占卜運勢吉凶吧!
除了求取御守之外,參拜完後還可以抽張「御神籤」(おみくじ)為自己占卜一下運勢。一般來說,御神籤多是用來占卜個人的運勢或吉凶,但種類也相當多元,不只同間神社中就有不同主題的籤筒,各間神社也會精心設計自己獨特的御神籤樣式!
籤上通常會有大吉、中吉、小吉、末吉或凶等內容,另外也會記載如財運、戀愛運、學業、旅行運、工作運或者健康運等各層面的運勢。除此之外,有些御神籤還會有和歌籤詩或生活方針的建議,較大的神社甚至會提供中英日文等多語言的御神籤,非常貼心。
抽到的御神籤可以自行攜回,另外也有將籤紙綁在境內樹木枝條上的習俗,象徵「結緣」(縁を結ぶ)之意。近年不少神社更設置了專門用來供人綁籤用的架子或繩子等設施,以避免對樹木的繁殖造成危害。
參拜神社的證明——「御朱印」與御朱印帳
參拜完神社後,可以在社務所或御朱印所等地方獲得「御朱印」,是神社授予的一種參拜證明。求取御朱印時需要奉納少量金錢,通常為300日圓或500日圓,但也有些特殊的限定御朱印需要800~1,000日圓。獲取御朱印前須先親自參拜,然後再前往授與所;部分神社則可先將御朱印交給社方人員,參拜完後再來領取。
收集御朱印的簿子稱作「御朱印帳」,通常在神社寺院或部分文具店都有販售。由於御朱印是參拜證明而非紀念戳章,因此不能隨便拿紙張或筆記本來代替。另外,由於神道及佛教有別,不少日本人也會準備2本不同的御朱印帳,分別收集神社和寺院的朱印。
若有自行攜帶御朱印帳的話,可翻開至空白頁交給社方人員,由神職人員現場以筆墨書寫並蓋上印章;另外,若沒有準備自己的御朱印帳,部分神社也有提供事先寫好印好的御朱印紙張。
近幾年不少神社因應防疫措施,改以只提供事先寫好的御朱印紙授予參拜者,而不接受現場書寫民眾攜帶來的御朱印帳,以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。到神社參拜完,想要求取御朱印的時候,也別忘了遵守神社境內的規範和禮節喔!
赴日旅遊時親自走一趟日本神社吧!
以上就是有關日本神社的基礎知識介紹,瞭解了這些內容後,赴日旅遊參拜神社時就不會再單純只是走馬看花了。不過,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,還是建議大家有機會就親自走一趟,到神社中實際感受日本神道信仰的文化。另外推薦日本知名神社篇,依不同庇佑主題整理,為大家挑選出20間推薦神社,別忘了也一起參考看看喔!
※關於本篇文章所記載之情報(價格與時間等)為發表當下的資訊,並且可能無預警變動,規劃行程時請於官方網站等再次進行確認。
標籤
地區標籤
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幫我們按讚! 我們會和你分享wamazing的最新資訊!